星期四, 十一月 17

那些年——回想的代名词

   我把 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的女孩》 看了一遍。
   连续追了几个小时,眼睛都累坏了。
   用邓秀茵的话说:我又经历了一次美好的心灵旅程。

  是啊,我甚至还有些不能回到现实中。
  那种感觉还在回荡,我不太喜欢这种轻浮的感觉。

  《那些年》其实在年头就买了,但是我并没有去阅读他。
  因为开头没有办法吸引我。
  然而接下去的时候,我却停不下来了。
  太美了,我不竟想起在中学的时光和回忆。
  久久不能释然的是那些点点滴滴。

  九巴刀的这本《那些年》,在阅读的时候,脑袋里竟有些零零碎碎的片断在不断上演,他们竟有些相似之处。
  但我清楚我没有九巴刀那种热血的个性。
  我是一个标准的思想上的巨人,行动上的侏儒。
  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,但在心里、脑袋里却上演过无数遍。
  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在《那些年》里找到共鸣。

  这是我第一次读九巴刀的书,他被列为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。

  《那些年》 的电影,我一定要去看。
  就当作是……考完试的第一次放肆吧!

星期五, 十一月 11

离开

 
  离开了,SPM后再回来。

星期日, 十一月 6

毕业典礼真难忘

  今年当上毕业生代表献词……
  没错,是“”,小学就当过一回啦~

  小学:
  七三分难看头,戴眼镜,红眼睛,站在台的左边,用华语献词。
  中学:
  干脆直接光头,戴眼镜,红眼睛,站在台的右边,用国语献词。

   真是个令人心烦的毕业典礼,献词竟然是最后环节,害我整个典礼提心吊胆,连毕业歌都唱到不爽——我在害怕忘词!
   明明记得去年就下定决心,毕业歌一定要用心唱,因为去年的毕业生唱到实在是感动。
  结果,半路杀出个程咬金,要我毕业献词,还用我最烂得国语。
  我在纳闷,我明明没有在学校参加过任何国语演讲、国语辩论比赛。
  最重要是,念国语念不出感情来!
  毕业献词比文娱晚会难,因为其实在 DSP 台上被镁光灯一照,就什么都看不见啦!

  上中学第一天,去食堂休息过后不懂回班,智障迷路。
  上中学五天,化身成自闭儿满嘴金子,金口难开。
  上中学第一年,好学生袜子丝袜难分,中规中矩。
  上中学第一年,羡慕高中学生成熟,沧海桑田。
  上中学第一年,家课全抄全做,不敢违抗。
 
   毕业前夕,去食堂休息过后不想回班,乱跑乱撞。
   毕业前夕,化身成过动儿满嘴食物,唾沫乱飞。
   毕业前夕,好学生袜子丝袜易分,要低就低。
   毕业前夕,羡慕初中生幼稚,无拘无束。
   毕业前夕,家课全忘全空,管它无视。

  由于不是天秤座,所以不会主动交朋友。但是只要感觉对,就会立刻发挥天秤座精神,和对方聊个天南地北。

  以哟,曾答应过自己要写出全部认识的朋友的介绍,以免自己阿兹海默症后会忘记。
  但是要我可写不了校刊,所以免了。最多……最多写名字就好了咯。

  纵使毕业典礼没有想象中的沧海桑田,但是感觉良好。
  自己的名字在毕业典礼被念了两次,一次是华文名字,一次是国文。
  华文名字是用于介绍献词者,国文名字嘛……是用于毁掉献词者的名誉的。>.<''
  不想提了,所以阿兹海默症后就会忘记,很好。
  毕业歌没有哭,毕业典礼后没有拍照。
  我一点也不后悔。

  毕业了,很传统的劳燕分飞。
  我该飞去哪里呢?

星期三, 十一月 2

为人师表

  初为人师、淳淳善诱、德厚树人、桃李天下。
  身为一个老师,你拥有的不应该只是知识。

  记得从前我很向往当一个老师,于是找了很多资料。
  原来当老师不只是要头脑好,还要修心理学、社会学,因为这是一个接触人群的工作。
  可是我很怀疑你当年那些学分去了哪里。
  我怀疑你根本就没有在心理学那边过关。

  前几天《星洲日报》写了一篇让我很感触的文章。
  他说:有亲和力的老师比那些美丽的老师更得到学生的义气。
  自古以来,虽然尊师重道是必然的,但还要看那个人是否值得被称为“师”。
  别以为我这是在发牢骚,我们都长大了。

  谢清云老师,倘若你学富五车,却得不到学生的尊重,你依然不是一个好老师。
  不教书却与我们开玩笑的老师,我们不一定喜欢她。
  懂得教书、纵然不懂得幽默,我们一定爱她。
  我们已经懂得分辨,哪些是好的,哪些是不好的。
  你给我一个风骚幽默的老师,到不如给我一个实际健谈的。

  倘若你完美得无懈可击,却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好关系,你仍然不是一个好老师。 
  或许你在学校是个内部秘书,学校失去你就无法运作。
  但是你败在了人际关系,在同事眼里,你总是鸡蛋里挑骨头;
  在学生眼里,你成了不折不扣的赞美吝啬鬼。
  你或许可以自傲一辈子,但始终注定孤芳自赏。
  你可能以为这是骨气,但没有了朋友,再多骨气也没有用。

  别让吝啬、胡闹、无理、粗俗等字眼成为你的代名词。

  永远记住:
 学生是特讲义气的,你得到了学生的心,你就得到了杏坛的全部。

  突然想起另一位老师,邓秀金老师。
  这位老师虽然不美丽,但是她善于倾听、并懂得给予建议。
  几乎每一位给她教过的学生都记得她,而且都跟她分享过自己的生活。
  我突然觉得,她比学校的辅导老师还要成功。
  她特讲义气,对于后面班的学生,她根本就不用逼、催、骂、打,只要一句:够了。
  全班立刻安静下来,睁大眼睛表现出认真听讲的样子。
  为什么?
  这种微妙的师生关系,在其他老师上我再也看不到了。
  软硬兼施,学生必会尊重你,崇拜你。

  这位老师拥有众多的学生,她总是尽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感受。
  别于前一位——谢老师,她从来没有试着去感受、试着去爱。
  她不懂得什么是爱,就像伏地魔。 
  就算拥有高深的魔法,也必将成为“爱”的手下败将。
  学生都是敏感的动物,总是脸上冷酷无情,内心却是热的。
  这一位邓老师就是掌握着学生的“弱点”,而成了代代相传的好老师。
  给她教过的学生,无一不说她真的是个好老师。
  而另一为谢老师呢?
  给她教过的学生,几乎全部都在发牢骚、抱怨。
  就算她的教书方式是完美的、布置的作业是直击试卷的,
  但她仍没有得到学生的赞许。

  放开你的心,去爱你的学生。
  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。
  你会发现他们回报给你的,不只是乖学生,而是一个讲义气的朋友、一个爱你的亲人。